一、修复磨损后的柴油机齿轮式机油泵技术
1、柴油机齿轮式机油泵主动轴与衬套磨损后的修复
由于机油泵主动齿轮本身重量及被动齿轮啮合时产生的径向推力,容易使轴和衬套孔产生偏磨,间隙增大。因此在工作中机油会因间隙增大而产生泄漏,供油量减少。
主动轴与衬套磨损后,可用修轴颈或修衬套方法来恢复配合间隙。在轴颈磨损轻微时,只需压出旧衬套换上新衬套,而轴一般可不修,这样配合间隙可恢复到允许的范围内。在轴与衬套磨损都很严重,配合间隙增加很大时,不仅要更换衬套,而且轴也应用镀铬或振动堆焊将直径加大,然后再磨削到标准尺寸,以恢复轴颈与衬套的配合要求。
2、泵壳内腔与轮齿磨损后的修复
泵壳内腔与轮齿磨损后,对泵油量影响很大。当轴与衬套或轴孔磨损严重时,工作中齿顶与泵壳内腔表面会产生不应有的接触。又由于出油腔比进油腔压力高,在其压力差作用下,齿顶与泵壳的进油腔附近接触较多,因此泵壳内腔在此处磨损较多,使内腔与齿顶间隙增大。因而造成机油泵进、出油腔间的压力差减少,使轮齿刮油和压油作用降低,造成供油压力下降,泵油量减少。泵壳内腔的磨损一般采取内腔镶套法加以修复。
其次,由于轮齿在齿厚方向的磨损,使主、被动齿轮的啮合间隙增大。其磨损特点是单侧磨损较重,因此可将齿轮翻转180度使用。
3、齿轮端面与泵盖磨损后的修复
齿轮端面与泵盖内平面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称端面间隙。工作中齿轮端面与泵盖内平面的接触面产生的磨损会使此端面间隙增大,当超过极限时,对泵油量将有明显的影响。
当齿轮端面磨损时,可把端面磨平,同时再研磨机油泵壳体分解面,以保证泵的端面间隙在要求的范围内。
二、使用因素对柴油发电机技术状况的影响
使用因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燃料及润滑油的质量,柴油机的使用转速和负荷,环境状况及操作条件等。讨论这些因素的影响对我们的实际工作也最有现实意义。
燃料和润滑油的质量要和柴油机的结构相适应。柴油中若含有硫或其它杂质时,在燃烧过程中便会产生酸类和其它腐蚀性物质,加速气缸的磨损;柴油中重质馏分过多,燃烧后便容易形成积炭,使活塞环与气缸产生磨料磨损;柴油粘度的大小对混合气形成、供油设备工作可靠性都有影响。对润滑油来说,影响最大的是粘度和抗氧化性,应根据柴油机的工作条件合理选择使用,切不可乱用。
试验表明,柴油机的磨擦随着转速和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因为负荷增加时,磨擦表面上的单位压力增加,热状况不良。当转速增加时,单位时间内磨擦的次数半加,而在同一功率下,转速增加比负荷增加时磨损要大。但过低的转速由于不能保证良好的液体润滑条件,同样使磨损增加,所以,对一定的柴油机来说,有一个最适合的工作转速范围。此外,柴油机经常加速、减速、停车和起动等不稳定工作时,由于转速和负荷的频繁变化,柴油机润滑条件不良,热状态不稳定,磨损便增大。特别是在起动时,曲轴转速低,机油泵供油不及时,再加油温低,机油粘度大,磨擦表面难以建立液体润滑,磨损是很严重的。
使用环境的气温对柴油机的磨损也是有影响的。气温高时发动机易过热,润滑油粘度低,零件的磨损便增加。气温低时润滑油粘度变大,柴油机起动困难,工作时冷却水不能保持正常温度,增加零件的磨损和腐蚀。柴油机在低温起动时,磨损更为严重。
柴油机的工作温度是影响磨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冷却系统结构的限制,工作负荷及转速的变化,环境温度的改变等因素,使柴油机工作温度的变化范围很大。实践表明,冷却水温度控制在75~85℃,润滑油温度在75~95℃时最为有利。
综上所述,要合理使用柴油机,减少零件的磨损,须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
1.合理选择柴油机的运转工况。2.提高柴油机的磨合质量。3.选用适合于发动机工作需要的燃料和润滑油。4.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及时进行维护保养。
责任编辑:handsome